塑料大棚膜俗稱冷棚,是一種簡易實用的保護地載培設施,由于其建 造容易、使用方便、投資較少,隨著 塑料包裝膜工業的發展,被世界各國普遍采用。利用竹木、鋼材等材料,并覆蓋塑料薄膜,搭成拱形棚,供栽培蔬菜,能夠提早或延遲供應,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有得于防御自然災害,特別是 農膜在北方地區能在早春和晚秋淡季供應鮮嫩蔬菜。
塑料大棚俗稱冷棚,是一種簡易實用的保護地載培設施,由于其建造容易、使用 塑料大棚
方便、投資較少,隨著塑料工業的發展,被世界各國普遍采用。利用竹木、鋼材等材料,并覆蓋塑料薄膜,搭成拱形棚,供栽培蔬菜,能夠提早或延遲供應,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有得于防御自然災害,特別是北方地區能在早春和晚秋淡季供應鮮嫩蔬菜! ∷芰洗笈锍浞掷锰柲,有一定的保溫作用,并通過卷膜能在一定范圍調節棚內的溫度和濕度。因此,塑料大棚在我國北方地區,主要是起到春提前、秋延后的保溫栽培作 用,一般春季可提前30—35天,秋季能延后20—25天,但不能進行越冬栽培;在我國南方地區,塑料大棚除了冬春季節用于蔬菜、花卉的保溫和越冬栽培外,還可更換遮蔭網用 于夏秋季節的遮蔭降溫和防雨、防風、防雹等的設施栽培。 我國地域遼闊,氣候復雜,利用塑料大棚進行蔬菜、:花卉等的設施栽培,對緩解蔬菜淡季的供求矛盾起到了特殊的 重要作用,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現實的巨大的經濟效益。
發展的歷史及其作用
隨著高分子聚合物-聚氯乙烯、聚乙烯的產生,塑料薄膜廣泛應用于農業。日本及 塑料大棚
歐美國家于50年代初期應用薄膜覆蓋溫床獲得成功,隨后又覆蓋小棚及溫室也獲得良好效果。我國于1955年秋引進聚氯乙烯農用薄膜,首先在北京用于小棚覆蓋蔬菜,獲得了早熟增產的效果。1957年由北京向天津、沈陽及東北地區、太原等地推廣使用,受到各地的歡迎。1958年我國已能自行生產農用聚乙烯薄膜,因而小棚覆蓋的蔬菜生產已很廣泛。60年代中期小棚已定形為拱形,高1米左右,寬1.5-2.0米,故稱為小拱棚。由于棚型矮小不適于在東北冷涼地區應用,1966年長春市郊區首先把小拱棚改建成2米高的方形棚。但因抗雪的能力差而倒塌,經過多次的改建試用,終于創造了高2米左右,寬15米,占地為1畝的拱形大棚。1970年向北方各地推廣。 1975、1976及1978年連續召開了三次"全國塑料大棚蔬菜生產科研協作會"會議對大棚生產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1976年太原市郊區建造了29種不同規格的大棚,為大棚的棚型結構、建造規模提供了豐富的經驗。1978年大棚生產已推廣到南方各地,全國大棚面積已達10萬畝。到目前為止,全國大棚面積已基本穩定在10多萬畝。其中在我國北方干旱區各省、市約有7萬多畝。預計"七五"期間大棚栽培面積將發展到20萬畝左右。大棚覆蓋的材料為塑料薄膜。適于大面積覆蓋,因為它質量輕,透光保溫性能好,可塑性強,價格低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