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農業和農村正經歷著深刻變化。經過本輪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后,經濟從復蘇走向繁榮尚需一段時間,不利農民增收。隨著我國農業成本的不斷上升,農膜、塑料包裝膜和塑料大棚膜原有競爭優勢有所削弱,影響了中國農業現代化道路的發展進程。在接下去實現全面小康目標承前啟后的關鍵時期,如何加快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進程,是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重大任務。
我國農業現代化的問題及矛盾
近幾年我國農業現代化水平提升,現代農業建設取得較大進展。同時,不少突出問題亟待解決,一些突出矛盾需要化解。
當前突出問題。第一:適合我國資源多樣性特征的農業技術進步尚有不足,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的緊迫性沒有得到足夠重視。農業技術進步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核心,符合中國國情、有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能否順利實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農業技術進步的方向。當前,盡管我國的農業技術進步貢獻率已有較大提高,但與主要發達國家(如美國)80%左右的貢獻率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同時,一些結合我國多樣性的農業生產環境和資源稟賦的技術進步依然存在許多滯后環節。在良種研發方面,對同屬糧食作物的豆類和薯類良種研發投入嚴重不足,豆類薯類的單產能力一直停留于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水平,制約了此類產品國際競爭力的提高。在農業生產水資源利用方面,節水生產模式難以得到有效推廣,大多數農區在大田生產上一直沿襲傳統的灌溉模式,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沒有明顯提高。
第二:農業經營協作嚴重不足,支持服務體系缺位明顯。生產模式的多樣性是我國農業經營模式的典型特征,家庭經營生產規模較小是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所必須面對的客觀約束條件。而在這種小規模家庭經營為主體的市場環境中,一方面小規模經營主體在市場中單兵作戰問題突出,在采購、生產、銷售等環節中嚴重缺乏協作機制,完全競爭局面明顯,利潤空間多被其他環節擠占;一方面集體經濟組織無力或無心組織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維護,農田水利設施問題突出,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中,分得充分,統得不足。松散的運作方式極大削弱農業經營者的市場談判力和國際競爭力,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行業協會等統一經營組織發展滯后,缺乏能夠對產業鏈進行有效整合的主體,農產品生產、流通、加工基本處于脫節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