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齊齊哈爾7月11日訊“往年我們都是等水稻移栽后,把大棚的 塑料大棚膜和 塑料包裝膜拆下,再種上雜豆白菜等。今年,鄉里的技術人員指導我們在這水稻大棚種香瓜,利用棚室搶積溫,促早熟。你看,我們的香瓜再有20來天兒就能上市。那時,早香瓜基本罷園了,大地香瓜還沒上市,我們的瓜指定好賣,按現在的價格估算,我們這一棚瓜能掙4000多塊錢。”依安縣新興鄉東榮村農民劉仁山指著村水稻育秧基地的育秧大棚里已結出雞蛋大的香瓜對記者說。
1.促進農民增收
今年,依安縣把水稻生產與瓜菜生產有機銜接,巧打時間差,實現多種生產、多季生產,促進農民增收。
記者在依安縣新興鄉東榮村水稻育秧小區,看到插秧后的水稻育秧大棚內早已種上了瓜果蔬菜,農民們正在大棚里緊張地忙碌著。
據了解,新興鄉為了提高土地產出率,增加農民收入,經過認真研究,積極探索,并深入有關地區進行考察,巧打時間差,帶領農民種植西瓜和蔬菜,以此增加農民收入。稻農劉仁山告訴記者:“今年俺與同村的四戶農民合伙種了12個棚的香瓜和2個棚的西瓜,每個棚移栽了1000棵瓜苗,按一棵瓜苗產1公斤香瓜算,現在我們這兒的瓜價是12元1公斤,就按到時每公斤瓜6元錢,這一棚香瓜純收入就在4000元左右,西瓜也差不多。這可比種雜豆、大白菜強得多了。明年我們還要擴大面積。”
2.增加農民收入
新興鄉東榮村有耕地18300畝,由于這兒的大部分土地是澇洼塘、瘠薄地,過去,十年九不收。自2008年以來,他們加大了對低產田改造力度,大力實施“旱改水”,在新興鄉東榮村成立了綠洲生態水稻合作社,合作社由起初的16戶發展到目前的306戶,整合土地1.5萬畝。2010年,合作社的1.5萬畝水稻喜獲豐收,每公頃水稻產量0.9萬公斤,合作社實現增收18萬。今年,他們采取集中大棚育秧,按照不扣四月棚、不育五月苗、不插六月秧的要求,東榮村在水稻插秧結束后,還鼓勵農民利用水稻大棚種植瓜菜巧打時間差,增加農民收入。 |